当前位置: 首页 > 畅游喀什 > 人文喀什 > 旅游资讯

2022

09/30

12:59

来源:
新疆政府网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喀什这十年·生态环保篇丨绿色正成为新疆喀什最美的底色

来源:新疆政府网 发布日期:2022-09-30 12:59 浏览次数: 字体:【

“塔县高千尺,手可摘星辰”,这是网友趣改的唐诗,极言塔县夜空之美。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喀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壮美的高原风光引来了无数游客,但也曾经带来过旅游之痛——美丽的草滩上、冰峰下,有不少游客遗弃的废弃物,而生活垃圾、燃煤锅炉排放等污染问题也使这片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不可言状之痛。喀什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之后,塔县历经十余载,返璞归真,如今这里空气澄澈,阳光透明,夜空更是璀璨夺目,如水洗般清透明亮。今年6月,塔县通过了“新疆星空之城”气候品牌认定,成为新疆首个观星气候宜游地品牌。塔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之旅,就是喀什打好生态环保“组合拳”、建设美丽家园的缩影。


喀什市小亚郎湿地公园。(武勇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喀什地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土污染治理持续加强,为助推喀什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英吉沙县穆孜鲁克湿地公园风光。(资料图)

由“污”到“净” 展露绿色秀美容颜

连日来,喀什地区天空澄碧,纤云不染,人民广场、公园、居民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蓝天白云持续“在线”,离不开喀什地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和付出。


华电喀什热电公司运行人员实时监测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王惠娟 摄)

7月26日,在华电喀什热电公司,高高耸立的烟囱里竟然没有一丝黑烟,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等一应俱全,厂区环境干净整洁,办公室内窗明几净,让人不禁要发出感叹:“这真是一家火力发电厂吗?”

“经过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2012年至2021年底,喀什热电公司机组装机容量增加了3.5倍,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却分别下降了92.5%、83.4%、90.3%,发电煤耗下降了39.3%,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喀什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公司环保专工崔建军说。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只是喀什地区蓝天保卫战中的一小步。


喀什市用鲜花美化城市环境,吸引市民驻足欣赏。(资料图)

十年来,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喀什各地以“减排、抑尘、压煤、治车”为重点,着力抓好能源结构调整、扬尘管控、散煤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和露天焚烧等工作,强化集中供热、工业炉窑、水泥生产等重点工业源污染治理监管,喀什那曾经被烟尘遮掩的明眸,如今变得更加清澈妩媚,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4年的23.8%上升到2020年的45.6%,这才有了喀什的甜美与纯净,有了新疆第一座“星空之城”。


吐曼河畔新貌。(武勇 摄)

要蓝天也要碧水。家住吐曼河边的买买提艾力·土尔地对此感受最深,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他记得小时候,吐曼河很清澈,饮用水都是直接从河里提,但后来河边成了居民的垃圾场和周边餐馆、小企业的排污场,吐曼河水逐渐变得污浊不堪,臭气熏天。从2008年开始,喀什市启动了吐曼河治理工程,这条带给他无限童年回忆的母亲河逐渐开始恢复昔日容颜。尤其是2016年以后,喀什市将吐曼河综合治理作为推进旅游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古城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完成了吐曼河城区段排污截流、河道清淤、河岸改造和绿化以及北大桥、高台民居、吐曼公园、东湖公园、南湖公园等景观建设。改造后的吐曼河喀什市城区段成为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城市生态滨水公园,并集民俗风情、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为一体,使沿岸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吐曼河治理只是喀什“碧水”工程的一个代表。十年来,喀什地区围绕“保好水、治差水”的目标,从叶河流域治理到克孜河、吐曼河整治,从工业污染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到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防渗渠污染防治,梳理了各地大大小小的水系,让喀什的每一条“血脉”中流淌的“血液”都变得纯净清澈,从而让喀什的肌体更加健康蓬勃。


麦盖提县刀郎千岛湖。(资料图)

喀什地区是农业大区,如何让这片美丽的土地始终保持纯净,喀什同样费尽了“心机”。各县市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不断强化农业面污染防控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治处置率在90%以上,实现了农药、化肥“零增长”。2021年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0.52%。2018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全地区完成新增造林180.5万亩、退耕还林141.85万亩、退耕还草15.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415.06万亩。

“环境越来越好,多年不曾见过的野生动物都回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动植物休戚与共,连心情都好了许多。”摄影爱好者老丁说。


绿意盎然的麦盖提县城。(张建军 摄)

由“治”到“防” 筑牢绿色保护屏障

在旅人的眼里,喀什是诗与远方,大漠、雪山、绿洲,构成了世间最美的画卷,但喀什人知道,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地方干旱缺水、植被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十年前,江南的春天是一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意,喀什却弥漫着滚滚尘土,天地昏黄,让人窒息。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喀什地区提出了“打造四条绿色长廊、建设四大生态屏障”的生态建设新思路,在沙漠边缘、戈壁深处和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生态林300万亩,构建绿色屏障、再造生态绿洲。

2012年,麦盖提县率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启动实施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工程建设,每年的春秋两季,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率领10万余名干部群众,白天迎风沙、顶烈日,晚上天当被、地当床,以“愚公移山”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在亘古沙漠上挖坑换土、植树造林。截至2021年,麦盖提已累计完成沙漠造林45万亩,成为阻挡沙尘向城区侵蚀的一道屏障。据统计,麦盖提县降雨量从2010年的50多毫米增加到2021年的100多毫米,沙尘天气从2010年的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


英吉沙县生态向好,吸引众多水鸟栖息。(艾山 摄)

驱车从英吉沙县赶往莎车县,要经过一片被称为“黑孜戈壁”的地方,这片戈壁沿315国道两旁延展开去,绵延数十公里,戈壁皆为乱石砂砾,常有大风吹过,沙尘蔽日,凡是途径“黑孜戈壁”的驾驶员,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从2015年秋季开始,英吉沙县在这里启动了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每年春秋两季,动员6万多名干部群众拉线布点,挥锹铲土,扶苗填坑,累积完成生态造林10万亩,曾经寸草不生的“黑孜戈壁”长出了大片新绿,那些茁壮成长起来的绿树,让荒凉的戈壁有了生命的悸动,也阻挡了狂风和沙尘的脚步。

叶城县采用生态林和经济林混建模式,使得绿化带逐年向前推进;伽师县在盐碱地上种出百万亩红柳生态林,在有效遏制风沙侵袭的同时,把大面积的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与此同时,喀什市、岳普湖县、莎车县......每个县市都全力以赴,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昔日的戈壁荒漠,如今不断被绿荫覆盖。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地区共植树造林394.6万亩,全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四条绿色长廊、四大生态屏障”的建设使得喀什绿洲得以巩固,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叶尔羌河。(徐淋王华贤 摄)

为持续巩固维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喀什全面推行了林长制、河(湖)长制,地、县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林长、总河(湖)长,全面构建起地、县、乡(镇)、村四级林长制、河(湖)长制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林间、河上,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全国节能周暨全国低碳日喀什系列宣传活动。(后彦红 摄)

据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智渊介绍,通过党政齐抓、高位推动,一些治理管理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再加上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全民绿色生活宣传教育,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从绿色低碳出行到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从厉行“光盘行动”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从义务植树、“云端植树”到争当环保志愿者,从少燃放烟花爆竹到少用化学洗涤剂……各族群众自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同守护着我们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景色宜人,展现美丽乡村新气象。(资料图)

从“无”到“有”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随着向西开放的优势和区域发展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喀什地区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常规化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喀什各级党政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的基础上,通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探索与利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0日,在距叶城县城2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目之所及是排列有序的光伏板,一块块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成矩阵排列,甚是壮观。两名巡检员穿梭于光伏板支架间,查看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是否松动。这是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承建的喀什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叶城光伏电站。


叶城光伏电站鸟瞰图。(宋斌 摄)

喀什地区是光能富集区之一,近两年,地区依托地域空旷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2021年12月31日,投资2.7亿元的叶城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平均上网电量10万兆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2万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8.15万吨,减少耗水量约12.85万吨。

叶城光伏电站只是喀什地区正在投资建设的众多新能源项目之一,巴楚县建成和在建的光伏发电项目5项,总装机437.78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总量7.2亿千瓦时;莎车县在建光伏发电项目6项,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8.4万吨;喀什经济开发区300兆瓦复合型光伏电站项目已经取得备案批复……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副总经理姜肇中介绍说,目前,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叶河千万千瓦级水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最终形成以水电、光伏为主,化学储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伽师县西克尔水库。(张多庆 摄)

与光伏、水电这些新能源建设项目相呼应的是再生水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很多喀什人来说,再生水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词语,但是,它却以悄无声息的姿态,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8月25日傍晚,喀什东城的绿化带,潺潺流水自管道中流出,林带内的树木“贪婪”地吸收着水分,绿色的叶片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用于浇灌树木的水,就是喀什中水库的再生水,城市生活污水被处理成符合排放标准的尾水后,并没有被“一排了之”,而是通过深度处理变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或绿化等市政用水。


喀什市小亚郎湿地公园。(武勇 摄)

近年来,喀什地区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在对12县市1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改造的基础上,完成了9座中水库和配套中水管网建设,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回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生活垃圾发电项目也为喀什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19年12月26日,总投资6亿元的喀什首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在莎车并网投产,主要负责处理莎车、叶城、泽普、麦盖提四县的生活垃圾,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0万吨,年上网电量达6千万度。

2021年9月,喀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第一期投资4.8亿元,日处理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三地的生活垃圾800至1100吨,每年可发电1.2亿千瓦时,能满足20多万人生活用电,一年可节约3.6万吨燃煤。


泽普县梧桐生态公园鸟瞰图。(资料图)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我们将坚定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绿色发展核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建治并举创建优美生态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让喀什的生态‘底色’更浓,‘颜值’更高,人民生活更幸福。”喀什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关联稿件:

作者:

【打印本文】 【关闭】